首页
关于益耳
最新优惠
产品中心
推荐产品
儿童助听器
老人助听器
助听器与听力
行业资讯
真诚服务
上门验配
联系我们
搜文章
搜助听器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助听器 > 聋儿语训指导
小龄听损孩子康复初期的9个误区

 

 

儿童语言康复的过程中,少走一条弯路,就少落一个陷阱!康复的捷径就是不走弯路。小龄听损孩子语言康复初期最常见的9个误区,您避开了吗?

 


一、不能保证佩戴时间

 

 

 


开机初期,孩子和助听器会经历一段适应期,年龄越小的孩子对助听器的适应能力往往更强,但有些孩子会在一开始表现出烦躁、哭闹,甚至抗拒。家长出于心疼、美观等“看似合理,实则无理”的理由,而为孩子摘下助听器。也有听损程度较轻的孩子,不戴似乎也能听见——但这些都不能成为不给孩子佩戴有效辅听器的理由!

 

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作者达娜·萨斯金德 (Dana Suskind)博士统计,13-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为:

 

--脑力劳动者家庭: 487句话/小时
--工人阶级家庭:301句话/小时
--接收福利救济家庭:178句话/小时

 

可以想象,听损孩子在得不到有效听力补偿的情况下,相比健听孩子少听到的语句难以计量!

 

儿童助听器验配师建议,小龄听损孩子佩戴助听器的时间不要低于每天10小时。日常除了睡觉都可以坚持佩戴。如果出现孩子发烧或身体不适、植入体处水肿等特殊情况,孩子主动拒绝佩戴则可必不强求

 


二、不康复,当健听孩子带

 

 

 

 

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很小就听到声音了,感觉跟健听宝宝也没有什么差别,一样带就行了吧?

 

健听孩子的听觉器官在四个月大的母体胎儿时期就已形成,而听损宝贝最早也是在出生后三个月大时才佩戴助听器,这样对比的话,听龄就至少相差8个月。如果是在半岁至八个月大时甚至更迟实现听力重建,这样听龄又多差了半年甚至更久。

 

听龄的差距直接造成听觉积累的差距。健听孩子经过长时间的听积累,在一岁左右出现第一个语言里程碑,有了有意义的表达,听损孩子如果不进行有效康复,完全靠自然习得,则很难追赶同龄健听孩子

 

小龄孩子掌握语言的方式是习得,需要学习的人是家长,只有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用正确的康复知识武装自己,才能给孩子创造出有效高效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早日康复。

 


三、选择不合适的康复方法

 

 

 

 

国内针对听力语言康复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康复对象的年龄、听龄、病情复杂情况,在理念和操作上都有差别。针对小龄听损孩子的听力语言康复,听觉口语法(Auditory-Verbal Therapy,简称 AVT)是目前被广泛使用并受到提倡的专业康复方法之一。

 

小龄听损孩子在进行助听器干预后,首先就是要进行听力康复,弥补缺失的听觉经验,认识声音、理解声音,学会利用听觉来感知世界,建立听觉大脑

 

因此,在进行有效听力干预的最初1-2年,都应该尽量坚持听能发展。我们要用不同的物品制造不同的声音唤醒刺激其沉睡的听觉,让其感知声音的存在、声音的有无、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如用鼓、哨子、锣、喇叭、木棍、石头、口腔、手、脚、锅、碗、勺、刀、叉等等敲击发出不同的节奏,或高或低有声音,引导孩子找声源,不断地强化,在快乐的“听觉游戏”中使孩子的听觉从迟钝向敏感转变。不建议过早地使用视觉(比如看口型、看手势)方式来引导孩子的发音

 


四、采用不恰当的互动形式

 

 


 

 

与0-3岁小龄听损孩子进行康复活动时,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强迫孩子坐在小课桌前,用枯燥的卡片或无趣的教具让孩子拿、指认都是不可取的。尽管这在机构康复中非常常见,部分原因是在于老师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有限,不得不通过这样的形式以期快速评估孩子的能力。但如果是在家庭生活中,作为孩子的父母延续使用这样的方式来和孩子互动,孩子不情愿、不配合,损伤的则可能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更为深远的亲子关系。

 

正确的方法,是将康复和教育目标融入到孩子每天的生活情景和游戏中,让孩子饱含兴趣,自然地提升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和沟通五大领域的能力

 


五、频繁地用无意义的声音测试

 

 

 


孩子刚开机的时间是建立聆听习惯的关键时期,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聆听生活中的环境声、言语声和玩具声。但是引导聆听不等于测试,很多家长迫切想知道孩子戴着助听器是否能听见声音,往往会通过拍手、敲桌子、敲锅碗瓢盆来测试孩子。有的孩子有反应,甚至被吓哭了,家长反而哈哈大笑;有的孩子没反应,家长就继续敲打,制造噪音……殊不知这些无意义的噪音会让孩子觉得声音是没有意义的、是可怕的,结果孩子厌恶和抵触声音,最终主观屏蔽真正有意义的声音。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声音是什么、声音的意义,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得对声音作出反应。所谓有意义的声音,就是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发生的,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比如门外有人敲门产生的敲门声;有人在洗手产生的流水声……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结果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或许都是习以为常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新奇无比。这前因后果都将是刺激孩子听声、寻声、探索世界的动机。

 


六、疏于听能管理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戴上助听器就能听了,抓紧时间康复就行,殊不知好的康复是建立在持续而有效的听能管理的基础上。管理不好,听不好,康复效果就会打折扣。听能管理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助听器达到最适合孩子的状况,听好才有可能说好。家长是接触孩子时间最多的人,只有家长做好了,才能为儿童助听器验配师调机、为康复路线的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小龄儿童家庭中的听能管理,可以这样做:

 

1)做一个“听能管理文件夹”,归纳好孩子的听力报告、测试结果等重要文件。


2)及时观察孩子的日常听觉行为表现,及时与老师及儿童助听器验配师进行沟通,重点是要向老师和儿童助听器验配师反馈在记录中遇到的疑问。


3)使用过程中出现助听器故障,记录故障的原因和故障的频率。


4)做好助听器的保养和维护


5)每日监听,确保助听器性能良好。


6)日常使用林氏六音检查孩子听的情况并且记录下来。

 


七、无目的、无技巧地唠叨

 

 

 


孩子的语言表达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输入到一定程度,孩子的理解积累到一定程度,结合发音能力的发展,便能开始有自主的表达,就如水满则溢。

 

孩子的理解积累的进展会受到家长语言输入效率的影响。有效的语言输入不是从早到晚的唠叨,那样一天下来讲到口干舌燥,效果可能也不好。

 

1)首先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在建立共同关注的基础上,为孩子输入语言。

 

2)利用日常生活情景,将自然而生动的生活语言优先输入给孩子。


3)在输入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听觉能力,恰当地使用先说后做、平行输入(正在发生的行为、事件和孩子的兴趣点,与适时的语言输入相结合,在家长引导下完成多次迁移和变迁,在此过程中完成语言的输入和扩展)听觉轰炸(如放VCD碟、录音带、老师个训、班级课训练,父母反复训练,或用复读机、早教机的方法,随时随地,天长日久,达到一定的量,使听觉有质的飞跃)等技巧,能有效地提高输入效率。

 

4)同时结合孩子的五感,从各个角度帮助孩子理解语言。

 


八、急于让孩子仿说

 

 

 


对于还处在康复初期的孩子来说,建立好的聆听习惯和态度是首要任务。有些家长却将大量宝贵的时间用在了喊“妈妈”、喊“爸爸”的引导中。而刚刚佩戴助听器的宝贝很有可能还不理解这些词汇;就算能理解爸爸、妈妈,也可能因为听积累不够、发音能力不足,而无法仿说或者说不清楚。

 

当孩子还不理解的时候,不要引导仿说,更多的精力应放在聆听的引导,以及相关的语言输入。当孩子对语言有一定积累后,可以通过创造需求、等待、示范来方式来引导孩子主动表达。

 


九、忘了自己其实更是孩子的父母

 

 

儿童林氏六音听放训练

 


一份奇妙的缘,让我们成为听损孩子的父母,暂不论好坏,这只是一个事实。或许抱着一定要让孩子康复好的决心,或许抱着要付出200%汗水的毅力,我们终究只是孩子的父母。康复只是孩子的一个成长阶段,作为父母,我们责无旁贷要陪着孩子走过这段路,但在康复之后,我们还要继续陪他走下去。一个快乐的童年,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在康复中,始终要把关系放在首位,帮助孩子认知人生所必经的各种关系,例如自我关系、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等。在此之后,我们为孩子提供人生早期的教育,让孩子具备学习的能力,用好奇的心态探索世界,并将康复和教育的目标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最终实现在社会中沟通无阻碍。

 

 

 

相关阅读:0-6个月儿童听觉言语发育和促进

        0到1岁宝宝怎么学说话

        如何陪0-2岁的助听器宝宝学说话

        0-3岁听障婴幼儿早期干预的主要内容

        小龄儿童如何阅读以提高听觉大脑发育

        如何引导聋儿发出声音?

        戴助听器后如何促进小儿的听力发育?

        弱听儿童听能发展的第一阶段—察觉

        听能发展的第二阶段——分辨

        听能发展的第三阶段——辨识

        听能发展的第四阶段——理解


 

 

厦门益耳助听器中心13950181258
思明区仙岳路452号松柏湖花园9号铺(松柏莲岳里旁,半山御景正对面)
厦门益耳唯一官方网站,请加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