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在聋儿康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在听力语言方面尽快得以康复。同时,家长的大力参与能使聋儿直接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容易获得愉悦的心情,有利于形成活泼开朗的健康性格,并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很多聋儿的父母都觉得在家里根本无法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事实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聋儿从小就可以通过父母说话时的语调、身体动作、神情等理解父母的用意,并知道爸爸妈妈是否关心疼爱他,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逐渐认识周围的世界。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应掌握一些家长如何与聋儿沟通的方法,以便与孩子更好地交流。
让孩于对您的话感兴趣
选择与孩子生活紧密联系的或者孩子喜欢的话题与孩子交流,这样孩子能够处于自然轻松的状态便于沟通的进行。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是反复发生的,而且孩子有亲身体验,易于理解。进行日常沟通时要用简明扼要的话语,便于聆听理解,不要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也是与孩子沟通时可选的话题。比如与孩子一起阅读图书,对其感兴趣的故事不断变换方式重复地讲解,一段时问后孩子对语言的反应会令您吃惊。
让话语娓娓动听
呼唤聋儿的时候,声音可以响亮一点但不是大声喊叫。如果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与您沟通,就应该用平常的音量说话了。说话时的节奏和音调应根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思想。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无论听力是否正常,都能够通过语调和表情来理解说话者的意思。因此家长应学会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同孩子交流。
让自己拥有一张生动的脸和会说话的身体
我们说话时常常会有表情动作例如,一边说话,一边微笑或皱眉头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态度。大多数人跟儿童说话时会很自然地加上各种动作,如我们会边挥手、边说再见边鼓掌边表扬孩子等等,聋儿可以通过这些动作和表情理解我们的语言。因此家长在对孩子说话时不要避讳自然的手势和身体动作,尤其应学会用生动的眼神和表情配合语言表达意思,在语言学习初期,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地了解家长话语的含义,提高他们沟通的愿望,找到沟通的乐趣进而更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
蹲下,看着孩子说话
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家长要抓住每一个适当的时机与他交流沟通,但不要自己滔滔不绝地说,要让孩子有说话的机会。每天,除了抽出一定时间靠近聋儿配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侧耳说话,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外其余时间最好与孩子面对面说话。如果聋儿的位置比较低,请蹲着或跪着,让他看清楚您的面部表情和口型,这样有助于他理解您说话的意思。此外不要让聋儿面对强光,当您面向光源时孩子就能清楚地看见您的表情和动作。
停下来,等一会
如果您在说话时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那么您可以停下来,等一会儿就能够再次引起他的注意。当问孩子问题时也应该停下来等一会儿,等待孩子做出反应和回答。切勿急于求成,这样做会让孩子反感。
鼓励孩子充当描述者
在沟通中,孩子会兴致勃勃地向您描述某一件事情,有时聋儿会拿起一样东西高兴地展示给别人看,或许他会利用表情、动作和声音表达意愿。这时候您应该尽力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并告诉他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孩子想跟您描述一只他见到的小猫,您就应该及时告知孩子猫的名称,并可加上适当的形容词如小猫、漂亮的小猫。
尝试做耐心的听众
沟通是分享知识和感情的一种途径,所以需要有说者和听者。一般的谈话中,每个人都会轮流扮演说者和听者的角色。但在和聋儿沟通的时候,家长常常忘记自己也有做听众的义务,总是一个人说个不停。其实孩子虽然不太会说话,但是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表达自己。他们更需要耐心的听众鼓励他们,让他们有讲述的愿望和信心。当聋儿尝试跟您沟通时,要让他知道您在注意聆听。聋儿一开始“说”时就要注意他,然后等他把“话”说完,并按照他的意思做出相应的回应。如聋儿口渴了可能会指着杯子“咿咿呀呀”跟您说,我们就可以拿起杯子说:“你要喝水吗?”倒入杯子后,可以稍等几秒,引起聋儿的注意后再说:“喝水吧”,这样,聋儿就有机会将名词和实物结合起来,慢慢的就能用语言表达了。我们愈懂得聋儿表达的意思,他就愈想跟我们沟通。
我们相信,只要有爱心、耐心、恒心,掌握家长如何与聋儿沟通的技巧,每一个人都能学会与聋儿沟通,帮助聋儿早日康复,融入主流社会。
相关阅读:如何让孩子适应儿童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