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好,孩子自从戴上助听器后,每天都在教他说话,可他就是不开口,我很着急,请问怎么办?
答:您好!老师或家长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佩戴助听设备后,每天都在教他说话,但是他就是不开口。这种情况往往会使我们倍感焦急,到底该怎么办呢?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多孩子佩戴上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就围绕“如何引导听障孩子发出声音”这一话题来和大家分享我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希望能有所帮助。
1 给予声音刺激
大量且有意义的声音输入对于配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坚持给予孩子更多的“听”和“说”的刺激,让孩子慢慢去学会使用“耳朵”去察觉声音、感知声音、辨别声音,从而更好的去理解所听到的声音。
输入的声音中可以包括自然环境声,如敲门的声音、刮风的声音、下雨的声音……,也可以是语音,如林氏六音(m.u.a.i.sh.s)、单元音(a.o.e.i.u.ü)、以及生活中的常用的词汇和简单句,如:妈妈、爸爸、抱抱、好棒、宝宝过来、睡觉啦等等。
另外,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没有明显的发声表现,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些视觉或其他感官上的提示,如:口型张开、上下嘴唇前伸、按按鼻子、手背吹气、触摸咽喉部感知声带的振动与否等等。
持续的进行有意义的、生活化的语言输入会使孩子们接收到更实用、更有意义的语言信息,这些都为其口语的最终出现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2 寻找声源点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会有一些无意识的发音出现,偶尔也会模仿一些口型、发出微弱的声音或者较响亮的声音,有时甚至还会迸出的一些连续的音节。这些音都非常宝贵,我们在把这些音记录下来的同时还要尝试去仿说,并通过分析和研究来判断孩子发出的可能是某个“音”。这个刚刚浮现的音,就是孩子将来要说话、发出声音的“根源”,我这里把它叫做“声源点”或“发声点”。孩子的语言即将从这个声源点开始发展。
3 强化和稳定声源点
发现声源点之后,首先要及时用略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鼓励孩子、肯定孩子。例如:连连点头、伸出大拇指、拍手,也可以亲亲孩子、摸摸孩子的头……接着 是模仿孩子的声源点,如:m音,紧闭双唇发音,不要发成“摸”(mo)音,也就是说孩子发出什么音,我们就模仿什么音。为了让孩子发出的这些音巩固下来,我们还要坚持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不断的重复发音、重复模仿,直至声源点得以稳定。
4 拉出声源点,促进声源点的发展
声源点相对稳定后,我们可以让孩子把声源点发长并赋予实际意义,如:高兴时发出的“o-----”音,不愿意时发出的“m-----”音,惊奇时发出的“i-----”音等等。这样的练习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声源点的发展。
5 多个声源点进行连接,引出语言声
第一个声源点找到后,我们用同样的办法,去找寻孩子能发出的更多的音,然后把这一个一个的音放在一起,就变成了某个字或词。如:i和a,连起来就是ya,鸭子的“鸭”,而u和o连起来就变成wo,你我的“我”,这样一来孩子的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
从发现声源点、到声源点稳定、再到发出音节,最后通过连接,变成语音,整个过程让一个听障孩子从不开口说话,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这是很令人兴奋和鼓舞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用心、细心、耐心地陪伴孩子,最后还要有一颗坚定的恒心去和孩子一起走完他们的康复旅程。坚持下去,孩子的有声语言将会令您幸福一生,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