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退休后,在小区找了个保洁的工作,刚开始,雇主都说她嗓门大,说话跟吵架似的,都不愿意雇佣她。后来才了解到,是因为听力不好,习惯了和别人大声说话,但自己却没有察觉。
为了解决听力问题,也为了让雇主安心,张阿姨去配了一副助听器,戴上助听器两个月后,张阿姨发现自己的耳朵又年轻起来,雇主小声说话也能听到,再也不吵到熟睡的宝宝了,这样,她又接了很多有宝宝的家庭的保洁工作。张阿姨说,助听器戴起来没那么难,虽然刚刚开始时心理有点抗拒,但是发现助听器的好处后,她越来越喜欢戴了,每天上班前戴上,睡觉前摘下,像戴眼镜似的,经过两个月的磨合,现在很习惯了。
但是,并非每一位老人都这么顺利。
80多岁的朱老先生,却有着糟心的感受。朱老先生听力下降已经有将近20年了,刚开始时有感觉自己听力下降,却没有重视,一点一点习惯了听不清的感觉,直到最近几年,女儿在他身边必须得扯着嗓子喊话他才能听清。后来被女儿“逼着”去验配了助听器,但他总是说“噪音太大,声音太吵”,甚至连他自己翻报纸的声音也觉得吵,还是不如原来清净的好,老人越来越不愿意戴助听器了。
为什么不同的老人佩戴助听器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呢?这其实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希望老人发现自己听力损失后要尽早干预的原因。越早干预受损的听力(如佩戴助听器等),老人对声音辨析的能力,也即听功能,就保存就越好。如果中重度听力损失已经发生了好几年,也没有任何听力干预,那么佩戴助听器后就可能会感觉生活中那些正常的声音很吵,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的不仅仅是听力,还有听功能。前者是器质上的,听力图上显现出来的。一个是功能上,听力图上看不见的。即使是两个听力图一模一样的听损人士,因为他们听力下降的时间不同,听力下降未干预的时间越久,听功能就越差,所以,就表现出来,两个即使是听力图几乎一模一样的客户,佩戴上助听器以后却会有不同的效果和感受。听力下降而未干预的时间越久,听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中枢等听觉器官的大小、数量、密度、功能越会退化,佩戴助听器的效果也就越差。就像农民伯伯种地一样,要土地肥沃,才能有更好的收成。听功能就是助听器使用的“土地”,越早干预,听功能保存的就越好,土地就越肥沃,助听器的效果就越好。干预的时间越晚,听力损失的时间越久,土地就越贫瘠,助听器的效果就越差,就越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
戴助听器听到声音不难,适应助听器却有难度。
现在的助听器体积都不是很大,内部设计相当精细,已经不是早期盒式助听器的时代了,调试助听器是助听器验配师的一个非常挑战性的工作,每个听力损失者的情况都不一样,这需要很多的经验、知识和技巧的积累,才能让助听器使用者更好的听到声音。
通常,在安静环境下,只要符合助听器的适应证范围就可以听到声音。但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适应助听器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听损老人越早佩戴助听器就能越早适应,甚至有的老人只需要一两周时间就可以迅速适应,而有的老人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
助听器验配师除了为老人验配助听器,还应教老人或其家人如何使用助听器,或者如何利用助听器改善聆听声音的状况,验配成功并不是验配师工作的结束,还有很多更细致的工作要做,我们发现,验配后的工作越细致,老人佩戴助听器的愿望就越强烈,使用得就越顺畅。
1.科学的助听器验配前检查(准确的测听等);
2.准确的助听器效果评估;
3.正确的调试助听器;
4.耐心细致的售后服务(使用教学,生活教学等)
这四点是中老年人顺利使用助听器的基本保障,专业的助听器验配师都应该做到这些基本要求。
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朱老先生,听力损失时间长达20年之久,已经习惯听不清的状态了,大脑也逐渐遗忘曾经熟悉的声音,对声音的耐受力下降,初戴助听器,耳边的一切声音都会感到陌生。
如果在听力损失刚发生不久就进行听力干预,大脑还熟悉以前的声音,戴助听器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如果初戴助听器,最好的办法是先在家里安静环境中练习佩戴和熟悉声音,等适应后可以在嘈杂环境下佩戴。
如果在验配后,助听器验配师能够把售后服务的工作做细致,那么老人适应助听器就会节省更多的时间。
相关阅读:老人配助听器效果不好?注意8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