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干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对侧耳佩戴助听器(Hearing Aid, HA)]已经成为非对称性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双耳干预的主要方式之一。研究结果提示与单侧CI相比,双模刺激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患者利用非植入耳的残余听力更好地感知言语和音乐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模优势。通过搜索英文文献发现双模刺激仍是近两年(2014和2015年)国际上的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也更加多种多样。
一 言语感知
澳大利亚Blamey等人(2015)关于单侧人工耳蜗和双模使用者的言语感知能力进行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报告发表在2015年2月份出版的《EAR AND HEARING》杂志上[1]。该报告是对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波兰和荷兰5个国家共15家国际研究中心提供的2161名成人语后聋患者(2003年至2011年)的言语评估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干预方式和设备使用情况的不同,这些患者被分成了二组:单侧人工耳蜗组(n=1572),双模使用组(n=589)。研究对这三组的言语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并对听力损失时间、听力损失发生的年龄、听力损失病因、人工耳蜗使用时间、植入前的非助听纯音听阈(500、1000和2000Hz的非助听残余听力水平)和术前助听言语评估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双模组在安静和噪声下的言语评估结果明显好于单侧人工耳蜗组。
中国学者李永新(Li,Y)等(2014)关于双模使用者普通话感知的研究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双模刺激(人工耳蜗+HA)对普通话感知的优势所在[2]。该研究中共有12名母语为普通话的成人双模使用者在两种测试条件下(只使用人工耳蜗和人工耳蜗+HA双模)接受了安静和噪声环境下普通话声调、元音和辅音识别测试。结果发现:
① 双模使用下,受试者噪声下声调识别能力和安静环境下元音识别能力显著高于只使用人工耳蜗时;
② 两种测试条件(安静环境下和噪声环境)下,受试者的辅音识别能力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③ 在安静环境下声调识别方面,双模优势与受试者的人工耳蜗使用经验相关性强,也就是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越长,双模刺激在安静环境下声调识别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提示双模使用者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学会将通过残余听力获得的低频信息与通过人工耳蜗电听觉获得的信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感知言语。
二 音乐感知
对于很多人工耳蜗植入者来说,术后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仍然是一大挑战。单侧人工耳蜗使用者,对侧佩戴助听器是否会改善这个局面呢?美国研究人员使用和弦辨别(两段钢琴演奏曲)和音色识别测试材料评估单侧人工耳蜗组、双模组、双侧助听器组(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和正常听力组四组受试者的音乐感知能力,每组14人,均无音乐训练背景[3]。结果发现:
① 无论是和弦辨别,还是音色感知,正常听力组都显著好于其他三组;
② 和弦辨别方面,双侧助听器组和双模组的表现要显著好于单侧人工耳蜗组,但前两组(双侧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助听器)之间无明显差异;
③ 音色识别方面,双侧助听器组好于双模组和单侧人工耳蜗组,但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④ 对于单侧人工耳蜗和双模组而言,音色识别要难于和弦辨别,然而对于正常听力组来说,和弦辨别难于音色识别。
研究结果提示人工耳蜗对音乐的处理仍具有局限性,对侧助听器的使用(利用残余听力)或能帮助人工耳蜗使用者更好地感知音乐。
三 生活质量
除了言语和音乐感知,双模刺激是否能够提高人工耳蜗使用者的生活质量同样是研究人员十分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法国的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的问卷分别是The Speech, Spatial, and other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 和Nijmegen Cochlear Implant Questionnaire)对两组共116名语后聋成人进行听觉表现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其中单侧人工耳蜗组共54人,双模组共62人,两组人员在听觉剥夺时间、人工耳蜗使用时间和植入耳平均听阈这三个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果发现:
① 两组间在非植入耳低频和低中频的平均纯音听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② 两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与单侧人工耳蜗组相比,双模组在基本的声音感知和社交活动方面有了明显地改善。这些结果提示双模刺激可以提高使用者安静环境下的听觉表现和社交方面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最新研究报告进一步指出与单侧人工耳蜗相比,双模刺激确是能够帮助使用者们更好地感知言语和音乐,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主要是社交)。但是这里我们强调一下,对于非植入耳听力损失非常严重,双模优势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或许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双耳聆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