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人真的有“猜话”的能力和天赋!大脑确实能补足部分听不到的内容!不过,这项能力随人生和听觉的阅历丰富而丰富,所以,成人比儿童更具有这项能力,而而儿童要具有这项能力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声音和人生阅历的丰富才行!
在噪音环境中,我们往往会听不清一句话中的几个词,但这似乎影响不大,我们仍能正常交谈,甚至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有些词我们没有听清,以前我们认为这和语言经验有关,而最新的研究证实,这不仅和语言经验有关,也和个人阅历有紧密关联。该理论可能会对中重度听障者的言语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员Matthew Leonard表示,人的大脑已经进化出语言补偿机制,当人们的阅历越丰富,语言补足机制就越强大。研究人员在嘈杂的环境下分别测试了成人和儿童的表现,在听力情况相近的情况下,成人能听到的明显比儿童更多,这并非因为成人比儿童的听力更好,而是因为成人有较为丰富的语言贮备和人生阅历,这会帮助大脑分析语言。
人的大脑极具可塑性,当已经在大脑内有过语言经验的情况下,外部信息会对号入座寻找理解方案,交流时即便有些词没有进入大脑,但大脑仍然可以猜出接近原本语言的内容。
上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就发现听障者有时能猜出言语,他们故意说出一句话,但里面有几个关键词没有发音,结果发现听障者可以无障碍理解这些话,但是随着没有发音的词的增加,听障者理解的话和原本的意思也相差越来越远。但是这一现象是如何瞬间完成的我们并不清楚。
研究人员用噪音取代了“faster”和“factor”的中间部分,并让参与者记录下自己听到的是哪个词。数据显示,人脑中的一个名为下额叶皮质的区域能帮人们预测听到的可能是哪个词。而且,其处理速度约比颞上回开始处理人们听到的声音信息早 1 / 5 秒。
听障者在听不到部分词语的情况下,往往会通过猜来判断语句原意,这种方法也被国外一些言语康复机构用来教孩子如何在听不清的情况下猜出句子,不过,尽管这种能力看似聪明,但研究人员表示它也有局限性。大脑无法使用交谈语境提升其预测的准确性。
研究还发现,人生阅历也在这里面也起到了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转机”这个词来测试,发现坐过飞机并且有转机经验的人中大部分都能想到这个词的意思,而没有坐过飞机的人则无一人理解这个词或误以为是另外的意思。
所以当孩子在嘈杂环境中无法理解某些句子时,也有可能是语言经验不足或阅历不够,当然,听力在这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把希望寄托在“猜”上也是不对的,我们只能说,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会随着孩子阅历和语言经验的增长而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