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器官。
大脑在现有的理论和研究中被分为了很多不同的区域,且分别执行了不同的功能。就如同一台计算机,有的地方是大脑这台计算机的声卡(听觉皮层,auditory cortex )、有的地方是显卡(视觉皮层,visual cortex ),还有控制触觉、味觉等的。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就要执行什么样的工作。
比如耳朵听到了声音(并不是说耳朵主动地去听,其实是声波震动了耳内的毛细胞,是被动的 ),将这个声音变成了电信号,传输到了颞叶(敲掉耳朵附近的骨头,下面就是颞叶脑花了)。那么颞叶就接收并处理了听觉信息,我们也就根据这个把它叫做听觉皮层了(颞叶不等于听皮层,还有其他的功能哦,就不细说了)。至于为什么是传到颞叶而不是其他的地方,那是写在你基因里的。而眼睛看到的信息就传到了枕叶视觉皮层上了(敲开后脑勺的骨头,就是它啦)然后我们说,眼睛瞎啦(盲),眼睛就接收不到信息了,那么视觉皮层也就没有信息可以处理。不过大脑不会就这么让它吃闲饭的。大脑可塑性(你可以把这种现象想像为你大脑中的一个工程师),就把大脑中的各种线缆(神经网络)重新接通,比如将传输声音的线缆接到原来是听觉的线上面去(这只是一种比喻,具体的机制和过程是很复杂的),那么你的听皮层就开始处理视觉信息啦。这个新的处理声音的皮层加上原来处理声音的皮层,是不是处理声音的硬件就变大啦?这可以理解为你的声卡升级了。所以盲人的听觉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变强的。
美国哈佛商学院有关研究人员分析资料表明,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视觉83%。
因此,如果正常人持续的闭上双眼,关闭视觉途径后,就可以增强其他四感的信息感知度。而盲人之所以四感较正常人更为敏锐,一是幸存者偏差,二是弥补作用-即四感需要承担原无感的工作,每家分担的事儿多了,为了不累死只好提高工作效率。假定普通人的听听力是1,盲人可以达到1-5.比如普通人听能听见的波段是0-100,盲人听到的是0-500;咱们是AM,他们是AM+FM全波段。
假如一个人有了听力损失,而且长期不佩戴助听器的话,那么,和盲人的听觉器官被大脑加强是一个道理,大脑就会弱化听觉这个部分的神经元,而强化其它感觉,如视觉触觉嗅觉等功能,这说明神经细胞功能不固定吧。所以成人有了听力损失应该早干预,否则他们的听觉功能就会退化。而这一点对于儿童尤甚,因为儿童需要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帮助来感受外界声音刺激,从而促进他们听觉大脑的发育,否则的话,他们的听觉大脑就会发育不起来或发育不健全,所以儿童比成人更要做到听力损失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