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珍、葛芳等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08月02日
听力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或丧失。听力损失不仅影响患者的沟通能力,还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如自卑、孤独、抑郁、焦虑等。这些负面情绪会进一步阻碍听障人士的语言康复,延长康复时间。语言康复是听障人士重获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情绪调节可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学习效果、社会适应等方面,对听障人士尤为重要。他们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需要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心理干预是指通过专业人员或机构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心理诊断、咨询、治疗等活动,以改善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帮助个体或群体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应对能力、减轻心理负担等。本文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言语定义能力、情绪状态、康复时间等指标,分析心理干预的效果。
一、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听力障碍;②未植入辅听设备时好耳听力损失≤60 dB;③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类疾病;②合并多脏器功能严重衰退;③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④合并全身性感染患者。
对象:本研究对象来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140名听障人士。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名听障人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上无显著差异,在听力障碍的原因、程度、类型、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和治疗方式上也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
实验组有男34例,女36例。年龄:40~72岁,平均48.31±7.39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学历56例,初中以下学历14例。听力损失原因:先天性听力障碍3例、外伤性24例、感染性36例、老年性7例。听力损失程度:轻度听力障碍2例、中度42例、重度23例、极重度3例。听力损失类型:传导性听力障碍24例、感音性19例、混合性27例。单双侧:单侧听力障碍51例、双侧19例。处理方式:接受药物治疗者13例、手术治疗者17例、配戴助听器治疗者27例、植入人工耳蜗者13例。
对照组有男35例,女35例。年龄41~70岁,平均49.55±7.8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学历58例,初中以下学历12例。听力损失原因:先天性听力障碍4例、外伤性25例、感染性34例、老年性7例。听力损失程度:轻度听力障碍3例、中度41例、重度24例、极重度2例。听力损失类型:传导性听力障碍22例、感音性22例、混合性26例。单双侧:单侧听力障碍49例、双侧21例。处理方式:接受药物治疗者11例、手术治疗者19例、配戴助听器治疗者25例、植入人工耳蜗者15例。
1.2 研究过程
1.2.1 基线测试
干预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测试。①言语定义能力测试:采用《言语功能评定表》评估患者在词汇量、词汇理解、词汇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该量表由30个题目组成,每个题目4个选项,得分从0~3不等。量表总分90分,得分越高表示言语定义能力越好。②情绪状态测试:采用《情绪状态量表》评估患者在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方面的情绪状态。该量表由20个题目组成,每个题目5个选项,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不等。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情绪状态越好。预期目标是指患者能够正常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所需的最低语言能力水平。
1.2.2 干预实施
两组患者干预内容如下:
① 语言康复
两组患者均接受由专业人员指导的语言康复训练,包括语音训练、口语训练、阅练、阅读训练等内容。每周3次,每次1小时,持续3个月。
② 心理干预
实验组在语言康复的同时接受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的心理干预,包括:
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对患者的思维模式、信念系统、行为方式进行分析,帮助患者消除对听力障碍的负面认知,增强对语言康复的积极态度,提高自身的信心和自尊。
2) 积极心理疗法:教授患者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如感恩、乐观、自我激励等,帮助其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和满意度,增强对语言康复的动力和兴趣,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
3) 催眠:通过引导患者进入放松和专注的状态,给予患者积极的暗示和建议,如“你可以说话”、“你可以听到”、“你可以康复”等,帮助患者释放对听力障碍的恐惧和焦虑,增强其对语言康复的信心和期待,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安全感。每周1次,每次半小时,持续3个月。
1.2.3 效果评估
干预结束后,采用与基线测试相同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言语定义能力、情绪状态的效果评估。康复时间记录:记录患者从开始接受语言康复到达到预期目标所需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康复时间的变化。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言语定义能力得分、情绪状态得分和康复时间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指标变化。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情绪调节能力对言语定义能力和康复时间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上有差异。
二、结果
2.1 基线测试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测试各指标无显著差异(t<1.96,P>0.05),表明两组患者在基线测试时的各指标水平是可比较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基线测试时各指标结果(x±s)
2.2 干预效果
干预后,实验组言语定义能力得分和情绪状态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96,P<0.05),且康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96,P<0.05),见表2。表明心理干预对患者的言语定义能力、情绪状态和康复时间有显著的优势效果。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指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x±s)
2.3 回归分析
情绪调节能力对言语定义能力有显著的正面影响(β=0.52,P<0.05),即情绪调节能力越高,言语定义能力越好。情绪调节能力对康复时间有显著的负面影响(β=-0.48,P<0.05),即情绪调节能力越高,康复时间越短。表明情绪调节能力是影响听障人士语言康复的重要因素,见表3。
表3 情绪调节能力对言语定义能力和康复时间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P<0.05
三、讨论
听障人士由于听力下降、易出现情绪异常、大脑神经调节系统障碍、日常交流出现问题,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为不能和外界充分沟通,易产生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在康复训练和与人沟通时,消极的想法和信念易占主导地位,被先前的负性经验强化。
本研究首先使用基线测试的方式评估患者的基本语言能力,再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采取针对性语言康复干预。同时,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积极心理干预和催眠的方式帮助患者增强对语言康复的积极态度、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其言语定义能力、情绪状态,缩短康复时间。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提高了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可信度。采用多种心理干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积极心理疗法、催眠等,增加了心理干预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本研究采用多种评估指标,如言语定义能力、情绪状态、康复时间等,增加了评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情绪调节能力是影响听障人士语言康复的重要因素,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量化了情绪调节能力对言语定义能力和康复时间的影响程度,为听障人士的康复治疗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和建议。
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的外部效度和普遍性。其次,本研究的干预时间较短,可能影响研究的长期效果和稳定性。本研究没有考虑其他可能影响听障人士语言康复的因素,如个体差异、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等,可能影响研究的完整性和深入性。未来可增加样本量和分层抽样,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普适性。延长干预时间和跟踪观察,评估心理干预的持久效果和可持续性。控制或考察其他可能影响听障人士语言康复的变量,深入探讨听障人士语言康复的影响机制和优化策略。
四、结论
本研究为听障人士的语言康复提供了方法和思路,也为心理干预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启示,即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行为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言语定义能力、情绪状态均优于对照组,且康复时间显著缩短。心理干预可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困扰,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面对治疗,从而有效提高其语言能力和情绪状态,缩短康复时间。
厦门助听器-益耳助听器中心,真正近30年助听器验配经验,新手验配5000千名用户,世界六大品牌助听器应有尽有,自有店面稳定厦门助听器专卖店,欢迎前来免费咨询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