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否今天助听器领域的最新技术能比老技术能让用户在噪声中听得更清楚?当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很谨慎—常有人说我太谨慎了!毫无疑问,今天的助听器技术是比五年前的助听器在嘈杂环境中能听得清楚得多,也舒适得多,然而,助听器不能修复受损的毛细胞和听神经,并且,如果您的大脑已经不是您在20岁或40岁时候那样灵敏的话—我也一样,我现在的脑筋跟我年轻的时候比感觉“锈”多了!出于这个原因,新的助听器能更好地过滤噪声,但您的听力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在嘈杂环境中听得很好。
我们之所以能听到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及大脑、听觉器官进行的一系列的精密运作过程。声波进入耳道、振动鼓膜、移动中耳的听小骨、在内耳的液体中产生波动、并刺激耳蜗微小的毛细胞运动、通过第八对颅神经的电脉冲刺激大脑皮层负责听觉的具体领域。这个过程中的任何部分遭到任何轻微的破坏,都可能使我们听得或理解得不完美 - 这是假设跟我们说话的人音量合适的情况下!所有这些在我们40岁以后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退化。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接受助听器的帮助呢?因为首先,助听器会让我们听到的声音更大,音量减轻是大多数听力下降人士的共同诉求。另外,助听器还“塑造”声音的频率,为我们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假如我们所戴的助听器不能提供区分频率的声音放大,而是所有频率的声音都放大的话(正如有些在药店里或网上购买的简单助听器那样),则声音往往在低频率范围内放大得太多,这创造了“向上掩蔽。”意味着低频干扰高频率,使声音更加难以理解。所以有些人对于助听器的抱怨是:虽然大声,但是震耳,而且仍然感觉听不清。
助听器能够补偿听力损失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有的时候,有听力损失的人觉得大声让他们十分难受,今天的助听器能够自动“压制”响亮的声音。一些先进的助听器技术专注于对于语音与非语音的区分,并着重放大语音减低噪声,以便提高重听人士在噪声环境中的理解能力。我们说,助听器技术是在不断地进步,以适应听力损失患者的具体需要的。
相关阅读: 耳聋的分类和耳朵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