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正在悄悄影响听力。在我国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工业、交通及建筑等噪声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随着噪声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噪声所引起的相关疾病。其中,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损害性噪声环境后出现的感音性聋,而如何有效防治与早期诊断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01、噪声性聋定义
噪声性听力损失(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NIHL)也称噪声性聋,是指由于长期或反复暴露于噪声环境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军事行动和矿工作业中的常见危害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噪声导致耳蜗机械性损伤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代谢功能改变。
02、OAE(耳声发射)研究现状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OAE分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TEOAE的刺激声常用短声,目前仅可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DPOAE是由两个不同频率(f1、f2)的一对纯音信号诱发,由耳蜗外毛细胞(OHC)主动活动产生并在外耳道中记录到的一种畸变声信号,具有频率特异性和敏感性。
DPOAE比TEOAE测试频率范围更广,可以提供不同频率OHC损伤的定量信息,
03、NIHL(噪声性耳聋)传统听力检测方法与不足
根据职业性噪声性聋的诊断标准GBZ49-2014,目前是以纯音测听(PTA)作为主要检测手段,辅以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听觉相关诱发电位以及声导抗等客观检测工具进行诊断。
噪声暴露后听力损失最直接的表现为PTA检测阈值的变化。但PTA测听该方法为主观检测手段,并且对听力的微小变化不敏感。PTA 的另一个主要缺点是它需要患者的充分配合,如存在纠纷,索赔人往往会夸大他们的听力损失。
目前实施的NIHL诊断标准主要适用于职业病伤残鉴定,但在NIHL的早期阶段,言语频率受到的影响较小,患者症状隐匿,不易察觉噪声对听力的损伤情况。因此,需要更灵敏、客观的检测手段提前发现听力损伤并进行尽早干预。
04、DPOAE与PTA的相关性
洪志军等学者在NIHL研究中对DPOAE与PT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在1、2、4及8kHz呈显著相关,且随听阈的提高,DPOAE幅值显著下降,以4kHz最为明显。
大量研究显示,
05、DPOAE在NIHL检测中的优势
大量研究表明,在噪声等有害因素暴露后,耳蜗外毛细胞OHC的损伤先于行为听阈的改变,因此认为DPOAE的改变较PTA更为敏感,能早期发现噪声对耳蜗造成的损伤。Helleman等学者发现,噪声暴露最大程度地降低了6kHz或接近6kHz的DPOAE幅值,并且与PTA的结果相比,DPOAE下降的幅度更大,灵敏度更高。Kapoor 等人通过对3年噪声对暴露人员听力监测结果显示,DPOAE比PTA更敏感,可用于及早发现军事行动噪声引起的耳蜗损伤。以上多项研究结果证明,DPOAE是一种比PTA更灵敏的耳蜗损伤检测方法,可以在职业噪声暴露人群进行 NIHL筛查和早期诊断。
NIHL(噪声性耳聋)是主观性耳鸣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合并有耳鸣的NIHL患者听力损害更严重。最新研究发现,
06、DPOAE应用的限制与突破
研究发现8kHz以上频段的变化可能对噪音诱导的损害更敏感。Riga等每年对151名接触噪音的工人进行听力筛查,发现超高频(12.5、14、16kHz)的阈值在第一个十年期间明显提高,直到第二个十年才观察到2-4kHz区域阈值的改变。
相关阅读: 噪声性耳聋的相关知识